番薯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番薯
拼音名:Fan Shu
英文名:Sweet Potato
别名:朱薯,山芋,甘薯,红山药,红薯,红苕,白薯,甜薯,金薯,番茹,土瓜,地瓜,玉枕薯。
中药番薯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块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亦可窖藏。
原形态
番薯,一年生草本。地下具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圆柱形或具棱,绿或紫色,节上易生不定根。单叶互生;叶柄长2.5~20厘米,被疏柔毛或无毛;叶片形状,颜色因品种不同而异,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全缘或3~5裂,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于平截,两面被疏柔毛或近于无毛。聚伞花序腋生,有花1~7朵,苞片小,披针形,早藻;萼片5,不等长;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雄蕊5,内藏,花丝基部被毛;子房2~4室,被毛或有时无毛。蒴果,通常少见。花期9~12月
药材性状
常呈类圆形斜切片,宽2~4厘米,厚约2毫米,偶见未去净的淡红色或灰褐色外皮。切面白色或淡黄白色,粉性,可见淡黄棕色的筋脉点线纹,近皮部可见一圈淡黄棕色的环纹,质柔软,具弹性,手弯成弧状而不折断。气清香,味甘甜。
鉴别方法
粉末特征:白色。淀粉粒众多,单粒圆球形,类三角形,大小不一,脐点星状,飞鸟状或点状;复粒由2~10个分粒组成,长38μm,直径3~36μm。导管多为网纹,亦有梯纹,直径5~35μm。
药理作用
番薯热水提取物对眼晶体醛糖还原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番薯分离出的并没食子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为有效成分。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肾经。
功效与作用
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便泄;疮疡肿毒;大便秘结。
使用方法
内服:适量,生食或煮食。外用:适量,捣敷。
用药宜忌
- 《纲目拾遗》: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
- 《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疫疟痢肿胀等证皆忌之。
各家论述
- 《纲目抬遗》:补中,和血, 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牛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劝;(同)红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
- 《本草求原》: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筋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和鱼,鳢鱼食,调中补虚。
- 《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
- 《岭南采药录》:醋煮服,治全身肿。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