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根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地瓜根
拼音名:Di Gua Gen
中药地瓜根为桑科植物地瓜榕的根。夏,秋季间采挖全株,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地瓜榕,多年生落叶匍匐灌木。全株有乳汁。茎圆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节略膨大,触地生细长不定根。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6~8厘米,宽l-4厘米,先瑞钝尖,基部近圆形或浅心形,边缘有疏浅波状锯齿,上面绿色,被短刺毛,粗糙,下面浅绿色,沿脉被短毛;具三出脉,侧脉3~4对。隐头花序,成对或簇生于无叶的短枝上,常理于土内,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2厘米,成熟时淡红色;基生苞片3;雄花及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花被片2~6,雄蕊1~3(-6);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果为瘦果。花期4~6月,果期6~9月。
药材性状
根类圆柱形,直径约7毫米,表面暗紫棕色,具不规则纵皱纹。质硬,断面皮部暗紫色,木部灰黄色。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
味苦;涩;性凉;归脾;肾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主治泄泻;痢疾;黄肿;风湿痹痛;遗精;自带;瘰疬;痔疮;牙痛;跌打伤痛。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0~60克。
各家论述
- 《滇南本草》:治遗精,滑精。
- 《草木便方》:利水:清热,消肿,通乳汁。治黄疸,月闭,带下,牙痛,跌伤。
- 《分类草药性》:治瘰疬痒子,泻症,白带。下乳,补虚。
- 《重庆草药》:治湿热痢疾,黄肿,痔疮。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