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扁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牛扁
拼音名:Niu Bian
英文名:Herb of Puberulent Monkshood
别名:扁特,扁毒,扁桃叶根。
中药牛扁为毛茛科植物牛扁的根。春秋季挖根,除去残茎,洗净,晒干。
原形态
牛扁,多年生草本,具直根。茎高(40~)60~110厘米,被反曲的微柔毛。基生叶1~5,与下部茎生叶具长柄;叶片圆肾形,长5.5~15厘米,宽10~22厘米,两面被短状毛,3裂,中央裂片菱形,在中部3裂,2回裂片具狭卵形小裂片。总状花序;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条形;萼片5,黄色,上萼片圆筒形;花瓣2,具长爪,距与瓣片近等长;雄蕊多数;心皮3。蓇葖果3,长约8毫米。
药材性状
根圆锥形,账10~15厘米,中部直径2~4厘米。表面暗棕色,外皮脱落处深棕色,粗糙,略显网纹;根头部常有多数根茎聚生,其下根分数股,每股有几个裂生根,互相扭结成辫子状。质轻而松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木心淡黄褐色。气微,味苦,微辛。
鉴别方法
根横切面:上段为裂生中柱。形状不规则,常由一侧向内凹入,形成2个大的裂生中柱。后生皮层为数列木栓化细胞,2个裂生中柱间也产生木栓化细胞。每裂生中柱各由外周的内皮层包围,其外侧的外韧型维管束呈扇状排列成弧形,内侧为2~3个大小不等的分柱,均各有内皮层包围,从而形成几个大小不等的区域。中段分成10余个独立的裂生中柱;每个裂生中柱中有1~3个维管束,其外周被木栓化的后生皮层及皮层细胞所包围,整个根似由许多柱状物并生而成。下段呈原生中柱状,中央的木质部被一圈木栓化细胞包围而呈五角星状。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温;有毒;归肝;肺经。
功效与作用
祛风止痛;止咳化痰;平喘。主治风湿关节肿痛;腰腿痛;喘咳;瘰疬;疥癣。
使用方法
内服:煎服,3~6克。外用:适量,煎汁洗。
用药宜忌
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
《本经》主身皮疮热气,可作浴汤。
摘录于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