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毒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白狼毒
拼音名:Bai Lang Du
别名:狼毒,狼毒疙瘩,黄皮狼毒,山红萝卜根,大猫眼草,猫眼根。
中药白狼毒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狼毒大戟和月腺大戟的根。春,秋挖根,除去茎杆,切片晒干。
原形态
月腺大戟,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肥厚,肉质,纺锤形至圆锥形,外皮黄褐色,有黄色乳汁。茎绿色,基部带紫色。叶互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4~11厘米,宽1~2.5厘米,全缘。总花序多歧聚伞状,顶生,5伞梗呈伞状,每伞梗又生出3小伞梗或再抽第3回小伞梗;杯状聚伞花序宽钟形,总杯裂片先端有不规则浅裂;腺体半月形。蒴果三角状扁球形,无毛。种子圆卵形,棕褐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平。有大毒。
功效与作用
破积杀虫,除湿止痒。主治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皮肤结核,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慢性支气管炎,阴道滴虫。
使用方法
炮制后用3~8分;外用以狼毒膏外搽。
用药宜忌
不宜内服。
摘录于
《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