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125
2025-03-23
摘要:
拼音名:Dai Huang
别名:香大黄,生军,马蹄黄,将军。
中药大黄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大黄或鸡爪大黄的根及根状茎入药。
掌叶大黄 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地下有粗壮的肉质根及根状茎。茎粗壮,中空,绿色,平滑,无毛,有不甚明显的纵纹。单叶互生;具粗壮长柄,柄上密生白色短刺毛;基生叶叶片圆形或卵圆形,长宽近相等,达35厘米,掌状5~7深裂,裂片矩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有大的尖裂齿,叶上面疏生乳头状小突起和白色短刺毛,下面有白色柔毛,以脉上为多,并疏生黑色腺点,叶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大,筒状,绿色,有纵纹,密生白色短柔毛。秋季开淡黄白色花,大圆锥花序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被6裂,长约1.5毫米,排为2轮;雄蕊9个。瘦果矩卵圆形,有3棱,沿棱生翅,翅边缘半透明,顶端稍凹陷,基部呈心形。生于高寒山区,土壤湿润的草坡上,华北有栽培。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四川及西藏等省区。
大黄 与上种不同之处在于本种基生叶为5浅裂,边缘有粗锯齿;托叶鞘膜质,比较透明,上有短毛。花淡黄绿色,翅果边缘不透明。生于大山草坡上与土壤肥厚,阳光充足的地方。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鸡爪大黄 与前两种相似,唯本种的叶裂极深,裂片常再二回深裂,裂片窄长。花序分枝紧密,向上直立,紧贴于茎。生于山地灌木林下或林缘较阴湿地方。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省区。
掌叶大黄及鸡爪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是结合状态的大黄酸和类似物。大黄因含鞣质及没食子酸等,又具收敛作用,故大剂量使用大黄时先泻后便秘。若煎药时间过长,则蒽醌类化合物及结核性大黄酸和其类似物破坏较多,鞣酸等成分大量煎出,故仅有致便秘作用,而无泻下作用。
有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止血作用。
大黄可促进胆汁等消化液分泌,有利胆,排石和增进消化作用。
大黄酊剂,浸剂经家兔试验有降压作用,其中以酊剂效果较好。
大黄素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小鼠离体肠痉挛作用强于对抗豚鼠气管痉挛的作用。
大黄有降低血清高胆固醇的作用。
掌叶大黄及大黄酸,大黄素均有利尿作用,以大黄酸作用最强。
抑菌试验:大黄的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其有效成分已证明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大黄酸和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微克/毫升及10微克/毫升。此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及皮肤真菌等均有抗菌作用。
味苦,性寒。
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主治实热便秘,食积停滞,腹痛,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肝炎,血瘀经闭,牙痛,衄血,急性结膜炎;外用治烧烫伤,化脓性皮肤病,痈肿疮疡。
1~4钱;外用适量。
新疆大黄叶片圆形,先端尖,边缘有细缺刻。分布于新疆。在当地也作大黄入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