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草根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三白草根
拼音名:San Bai Cao Gen
英文名:Rhizome of Chinese Lizardtail
别名:三白根,塘边藕,地藕,九节藕,天性草根,百节藕,过塘藕,水莲藕,白莲藕。
中药三白草根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Lour.)Baill.的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三白草,多年生湿生草本,高达1米。地下茎有须状小根。茎直立,粗状,无毛。单叶互生,纸质,密生腺点;叶柄长1~3厘米,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略抱茎;叶片阔卵状披针形,长5~14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略成耳状或稍偏斜,全缘,两面无毛;花序下的2~3片叶常于夏初变为白色,呈花瓣状。总状花序生于茎上端与叶对生,长10~20厘米,白色;总状花梗及花柄被毛;苞片近匙形或倒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两性,无共被;雄蕊6枚,花药长圆形,略短于花丝;雌蕊1,由4心皮组成,子房圆形,柱头4,向外反曲。蒴果近球形,直径约3厘米m,表面多疣状凹起,熟后顶端开裂。种子多数,圆形。花期5~8月,果期6~9月。
药材性状
根茎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长短不等。表面灰褐色,粗糙,有纵皱纹及环状节,节上有须根,节间长约2厘米。质硬而脆,易折断,有纵皱纹及环状节,节上有须根,节间长约2厘米。质硬面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药材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有的含黄色物。皮层约占半径1/3,薄壁细胞类圆形,作圈链状排列;有油细胞和分泌管散在;内皮层明显。外韧维管束20~30个,排列成环。髓部薄壁细胞亦成圈链状排列,胞间隙大;有油细胞和分泌管分布。
性味与归经
味甘;辛;性寒;归脾;大肠;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
利水除湿;清热解毒。主治脚气;水肿;淋浊;带下;痈肿;流火;疔疮疥癣;亦治风湿热痹。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9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或鲜品捣烂外敷。
各家论述
- 《纲目》:疗脚气,风毒胫肿,捣酒服。又煎汤洗癣疥。
- 《重庆草药》:补气,健脾,除湿。治白带,痨病,咳嗽,吐血,虚肿。亦用于跌打损伤,泡风湿药酒。
- 《分类草药性》:治妇人赤白带下。
-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二便,宽胸膈,截疟,消肿。
- 《生草药性备要》:治淋浊,利小便,清热毒。拔腐肉骨,与陈梅同敷。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