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节子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红对节子
拼音名:Hong Dui Jie Zi
英文名:Root of Birchleaf Viburnum
中药红对节子为忍冬科植物桦叶荚的根。秋末舸挖,洗净,切段(片)晒干。
原形态
桦叶荚蒾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幼枝紫褐色。叶对生;叶柄长0.8~2.5厘米;叶厚纸质或带革质,叶片卵形,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或近鞭形,长4~13厘米,宽3~9厘米,先端尖至泊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尤其是在基部1/3以上多少具浅波状牙齿,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密被星状毛,近基部两侧有多数腺体,侧脉4~6对,伸达齿端。复伞形或聚伞花序顶生或生于具1对叶的侧生短枝上,直径5~11厘米,近无毛至密被星郑州市志;具总花梗,第一级辐射枝能常7条,花生于第4级辐射枝上;萼筒长约1.5毫米,具脉体至密被星状毛,萼檐具5微齿;花冠白色,长约3毫米,辐状,外面无毛或具星状毛;雄蕊5,高出花冠。核果红色,近球形,直径6~7毫米;核扁,背具2深沟,腹具1浅沟。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性味与归经
味涩;性平。
功效与作用
调经;利湿。主治月经不调;滑精;遗精;白浊;带下;口臭。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0~60克;或炖肉。
各家论述
调经,涩精。治月经不调,梦遗虚滑,肺热口臭及白浊,带下。《四川中药志》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