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李子
拼音名:Li Zi
英文名:fruit of Jampanese Plum.
别名:李实,嘉应子,嘉庆子,山李子。
中药李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果实。7~8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鲜用。
原形态
李,乔木,高达9~12米。树皮灰褐色,粗糙;小枝无毛,紫褐色,有光泽。叶柄近顶端有2~3腺体;叶片长方倒卵形或椭圆倒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密浅圆钝重锯齿。花两性;通常3朵簇生;萼筒杯状,萼片及花瓣均为5;花瓣白色,雄蕊多数;排成不规则2轮;雄蕊1,柱头盘状,心皮1,与萼筒分离。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直径3.5~5厘米,栽培品种可达7厘米,先端常稍急尖,基部凹陷,绿,黄或带紫红色,有光泽,被蜡粉:核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细皱纹。花期4~5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
果实呈球状卵形,直径2~4厘米,先端微尖,基部凹陷,一侧有深沟,表面黄棕色或棕色。果肉较厚,果核扁平长椭圆形,长6~10毫米,宽4~7毫米,厚约2毫米,褐黄色,有明显纵向皱纹。气微,味酸,微甜。
性味与归经
味甘;酸;性平;归肝;脾;肾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生津;消积。主治虚劳骨蒸;消渴;食积。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0~15克;鲜者,生食,每次100~300克。
用药宜忌
- 《千金·食治》:肝病宜食。不可多食,令人虚。
- 《滇南本草》:不可多食,损伤脾胃。
-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生痰,助湿发疟痢,脾弱者尤忌之。
各家论述
- 《名医别录》:除痼热,调中。
- 孟诜:去骨节间劳热。
- 《日华子本草》:益气。
- 《滇南本草》:治风湿气滞血凝。
- 《医林纂要》:养肝,泻肝,破瘀。
- 《随息居饮食谱》:清肝涤热,活血生津。
- 《泉州本草》:清湿热,解邪毒,利小便,止消渴。治肝病腹水,骨蒸劳热,消渴引饮等证。
- 《本草求真》:《素问》言李味属肝,故治多在于肝,正思邈所谓肝病宜李之意也。中有痼热不调,骨节间有痨热不治,得此酸苦性入,则热得酸则敛,得苦则降,而能使热悉去也。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