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栗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锥栗
拼音名:Zhui Li
别名:栲栗。
中药锥栗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拷的种子。夏,秋采集,晒干。
原形态
桂林栲,又名:山锥,锥子树,勒翠。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暗灰色,老时不规则开裂;小枝有椭圆形成孔。叶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常圆形,稍斜,上半部边缘有疏而利的锯齿,侧脉约10对;叶柄长1~2厘米。花细小,单性,同株;雄花绿白色,排成直立,分枝的穗状花序簇生于小枝顶部;雌花每朵藏于一总苞内,排成一短的穗状花序;总苞径约2.5厘米,外面密生鹿角状锐刺,成熟时开裂,内有坚果一个。坚果近卵形,长约12毫米,黄褐色。花期夏季。
本植物的果壳(锥栗果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功效与作用
- 《广西药植名录》:滋补,健胃。
-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健胃,补肾。治肾虚,痿弱,消瘦。
使用方法
内服:炒食;或与瘦猪肉同煮吃。
摘录于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