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楸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核桃楸
拼音名:He Tɑo Qiu
别名:山核桃,胡桃楸。
中药核桃楸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种仁,青果和树皮入药。夏秋采青果趁鲜捣碎泡酒备用;秋季采成熟果实,除去外果皮,洗净晒干或去内果皮(壳)取仁用。树皮多于春夏之交采集,晒干即得。
原形态
核桃楸,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多米,胸径达70厘米。树皮灰色,浅纵裂。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40~60厘米,小叶9~17枚,叶顶中部小叶大,椭圆状披针形,侧生小叶长椭圆形。叶缘有细齿,表面幼时有腺毛,后脱落,仅叶脉有星状毛,叶背面密被星状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葇荑序生叶腋,长而下垂;雌花序穗状,常有4~10朵花,直立。花后果序下垂,常有5~7个果。果球形,卵圆形,顶端稍尖,长3.5~7.5厘米,直径3~5厘米。核果外果皮肉质,核果卵形,顶长尖,果长2.5~5厘米,外表具棱状皱纹。
性味与归经
- 种仁:味甘,性温。
- 青果:味辛,性平。有毒。
- 树皮:味苦,辛,性平。
功效与作用
- 种仁:敛肺定喘,温肾润肠。主治体质虚弱,肺虚咳嗽,肾虚腰痛,便秘,遗精,阳痿,尿路结石,乳汁缺少。
- 青果:止痛。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痛;外用治神经性皮炎。
- 树皮:清热解毒。主治细菌性痢疾,骨结核,麦粒肿。
使用方法
种仁,树皮1~3钱;青果2~3钱,浸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搽患处。
摘录于
《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