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荔枝果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山荔枝果
拼音名:Shan Li Zhi Guo
别名:山荔枝,野梅子。
中药山荔枝果为桑科植物构棘的果实。夏,秋季果实近成孰时采收,鲜用呀晒干。
原形态
直立或攀援状;根皮橙黄色;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粗壮,长5~10(-20)mm。单叶互生;叶柄长5~10毫米;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9厘米,宽1~2.8厘米,先端钝或渐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6~9对。花单性,雌雄异株;球状花序单个或成对腋生,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直径约6毫米,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直径约1.8厘米,雌花具花被片4,先端厚有绒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熟时橙红色,直径3~5厘米,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米。小枝暗绿褐色,具坚硬棘刺,刺长5~35毫米。单叶互生;叶柄长0.5~2厘米;托叶侧生,分离;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下面主脉略有毛,余均光滑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个或成对着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片4,长圆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线状。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约2.5厘米,橘红色或橙黄色,表面呈微皱缩,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里。花期5~6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果实球形,直径3~5厘米。鲜品橙红色,具毛茸,有乳黄色浆汁,干品棕红色,皱缩。剖开后,果皮内层着生有多数瘦果,每一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基部有极短的果柄。气微,味微甜。
性味与归经
味微甘;性温。
功效与作用
理气;消食;利尿。主治疝气;食积;小便不利。
使用方法
内服:嚼食或煎汤,15~30克.
各家论述
- 姚可成《食物本草》:治七种疝气。
- 《贵州草药》:调气,利水,消食。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