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茨黄连
拼音名:Ci Huang Lian
别名:十大功劳根,土黄连,土黄柏,石黄连,刺黄连。
中药茨黄连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根。
原形态
阔叶十大功劳,灌木或小乔木,高0.5~4(~8)米。叶狭倒卵形至长圆形,长27~51厘米,宽10~20厘米,具4~10对小叶,最下一对小叶距叶柄基部0.5~2.5厘米,上面暗灰绿色,背面被白霜,有时淡黄绿色或苍白色,两面叶脉不显,叶轴粗2~4毫米,节间长3~10厘米;小叶厚革质,硬直,自叶下部往上小叶渐次变长而狭,最下一对小叶卵形,长1.2~3.5厘米,宽1~2厘米,具1~2粗锯齿,往上小叶近圆形至卵形或长圆形,长2~10.5厘米,宽2~6厘米,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偏斜,有时心形,边缘每边具2~6粗锯齿,先端具硬尖,顶生小叶较大,长7~13厘米,宽3.5~10厘米,具柄,长1~6厘米。总状花序直立,通常3~9个簇生;芽鳞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4厘米,宽0.7~1.2厘米;花梗长4~6厘米;苞片阔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长3~5毫米,宽2~3毫米;花黄色;外萼片卵形,长2.3~2.5毫米,宽1.5~2.5毫米,中萼片椭圆形,长5~6毫米,宽3.5~4毫米,内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6.5~7毫米,宽4~4.5毫米;花瓣倒卵状椭圆形,长6~7毫米,宽3~4毫米,基部腺体明显,先端微缺;雄蕊长3.2~4.5毫米,药隔不延伸,顶端圆形至截形;子房长圆状卵形,长约3.2毫米,花柱短,胚珠3~4枚。浆果卵形,长约1.5厘米,直径约1~1.2厘米,深蓝色,被白粉。花期9月至翌年1月,果期3~5月。
性味与归经
- 《陆川本草》味苦,性寒,无毒。
- 《分类草药性》性凉。
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流感,热痢,腹泻,黄疸,吐血,目赤翳膜,喉痛,牙痛,疔疮。
- 《植物名实图考》捣根取浆含口中,治牙痛。
- 《分类草药性》泡水搽火眼,点翳膜,治喉痛。
- 《陆川本草》泻火,迟热。治温病发热,心烦,下利。
- 《四川中药志》治吐血,涂蛇伤。
- 《闽东本草》治黄疸,热痢,肛门肿痛。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
《广西中药志》体质虚寒者忌用。
药材处方
- 治黄疸,小儿肝热,肺热,疮疡肿毒:鲜十大功劳根二两,冰糖五钱至一两。开水冲炖服。
- 治流感:十大功劳根二钱,地胡椒,乌泡叶各三钱,黄荆二钱,水菖蒲一钱半。水煎服。
- 治咽喉肿痛:十大功劳根,牛膝根各二钱。水煎服。茨黄连还可用治口腔炎,肺痨咳血。
- 治火眼:刺黄连,刮去粗皮,取里面的细皮蒸人乳点眼。
- 治牙痛及牙龈红肿:刺黄连,高粱七,谷精草。煎服。
- 治关节风痛:十大功劳根二至四两,猪蹄半斤,黄酒二至四两。水煎服。
- 治跌打损伤:十大功劳根五钱,万年青根(去外皮)二钱,杜衡根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 治疔疮炎肿:十大功劳根,晒干研末,调冬蜜敷。
- 治臁疮:十大功劳根皮,研末,和豆腐敷患处。
摘录于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