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柄菝葜的功效与作用
65
2025-02-19
摘要:
拼音名:Ba Qia
英文名:Chinaroot Greenbier Rhizome
别名:金刚根,金刚骨,金刚藤,山梨儿,铁刷子,铁菱角,金刚刺,金刚头,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力,沟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马甲,硬饭头,冷饭头,金刚鞭,马鞍宫,马加刺兜,马加勒,龙爪菜,普贴,鸡肝根,路边刷,鲎壳刺,铁刺苓,饭巴铎,冷饭巴。
中药菝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茎。2月或8月采挖根茎,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
菝葜,攀缘状灌木。高1~3米。疏生刺。根茎粗厚,坚硬,为不规则的块根,粗2~3厘米。叶互生;叶柄长5~15毫米,约占全长的1/3~1/2,具宽0.5~1毫米的狭鞘,几科都有卷须,少有例外,脱落点位于靠近卷须处;叶片薄革质或坚纸质,卵圆形或圆形,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5(-10)cm,基部宽楔形至心形,下面淡绿色,较少苍白色,有时具粉霜。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几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总花梗长1~2厘米,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较少稍延长,具小苞片;花绿黄色,外轮花被片3,长圆形,长3.5~4.5毫米,宽1.5~2毫米,内轮花被片,稍狭。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2/3,花药比花丝稍宽,常弯曲;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有6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6~15毫米,熟时红色,有粉霜。花期2~5月,果期9~11月。
根茎扁柱形,略弯曲,或不规则形,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紫棕色,结节膨大处有圆锥状突起的茎痕,芽痕及细根断痕,或留有坚硬折断的细根,呈刺状,节上有鳞叶;有时先端残留地上茎。质坚硬,断面棕黄色或红棕色,粗纤维性。气微味,味微苦。以根茎粗壮,断面色红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浅棕红色。淀粉粒类圆形或半圆球形,直径5~30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飞鸟状;复粒较少,2~4分粒组成。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淡黄色或红棕色,类圆形,长椭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40~195μm,壁厚8~45μm,木化,孔沟明显,胞腔较小,有的含红棕色物。短纤维易见,淡黄色长方形或短梭状,壁微木化。草酸钙针晶长75~140μm,偶有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
利尿,解毒作用: 煎剂对犬急性利尿实验,不能使尿量增加,对急性汞中毒大白鼠亦无利尿作用,但能使尿中排汞量略增加,对正常家兔及急性汞中毒家兔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抗锥虫作用:25%与50%的煎剂,不论灌胃或腹腔注射,均能暂时抑制马疫锥虫的繁殖,延缓小白鼠的死亡时间,但不能清除血中锥虫使小白鼠得以治愈。不论灌胃或注射均使小白鼠出现鼓肠。前者与马齿苋合用疗效增加,副作用减少,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菝葜水煎液6%浓度,醇浸液3%浓度,平板法试验对炭疽杆菌有抑菌作用。
味甘;酸;性平;归肝;肾经。
祛风利湿;解毒消痈。主治风湿痹痛;淋浊;带下;泄泻;痢疾;痈肿疮毒;顽癣;烧烫伤。
内服:煎肠,10~30克;或浸酒;或入丸,散。
《本草经疏》忌茗,醋。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