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子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牛奶子
拼音名:Niu Nai Zi
英文名:Fruit of Autumn Elaeanugs
别名:甜枣,麦粒子,夏至蔸,半春子,阳春子,天青下白,红米饭,海梅树,牛奶奶,秋胡颓子,剪子果,芒珠子,禾了子,铃春子,清明子,春花胡颓子,羊奶子,岩麻子,豆子树。
中药牛奶子为胡颓子科植物牛奶子的根,叶和果实。夏,秋季采收,根,洗净切片晒干;叶,果实,晒干。
原形态
牛奶子,落叶灌木,高1~4米。常具刺,刺长1~4厘米,幼技密被银白色和少数黄褐色鳞片,有时全被深褐色或锈色鳞片,单叶互生;叶柄长5~7毫米;叶纸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8厘米,宽1~4厘米,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圆形至楔形,边缘常皱卷至波状,上面幼时具银白色鳞片或星状毛,成熟后脱落,下面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花较叶先开放,黄白色,芳香,外被银白色盾形鳞片,常1~7朵簇生于新枝基部;花便白色,长3~6毫米,花被筒圆筒状漏斗形,上部4裂,筒部较裂片为长;雄蕊4,花丝极短,长约为花丝的一半;花柱直立,疏生白色星状柔毛。果实近球形至卵圆形,长5~7毫米,幼时绿色,被银白色或有时全被褐色鳞片,成熟时红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
性味与归经
味苦;酸;性凉;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止咳;利湿解毒。主治肺热咳嗽;泄泻;痢疾;淋证;带下;崩漏;乳痈。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根或叶15~30克,果实3~9克。
各家论述
- 《植物名实图考》:治喉热。
- 《江苏药材志》:收敛,止血,止泻。
- 《湖南药物志》:补脾,散寒解表,消风祛湿,行血活血,利尿。
- 《贵州药植目录》:根:治麻疹。叶:治疔疮。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