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萆薢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白萆薢
拼音名:Bai Bi Xie
英文名:Rhizome of Thinnest Yam
别名:萆薢,刺萆薢,滑杆白萆薢,花萆薢。
中药白萆薢为百合科植物马钱叶菝葜的根茎。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马钱叶菝葜,攀援灌木,茎与枝条具纵条纹或棱,通常疏生刺。叶互生;叶柄长2~3厘米,无鞘或鞘很狭,通常在中部有卷须,脱落点位于上部;叶片厚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圆形,长5~11厘米,宽3~9厘米,先端通常微凸,有时近渐尖,基部近圆形;主脉3条在上面凹陷。伞形花序2~4个排成短圆锥花序;总花梗长3~10毫米,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片6,黄色;雄花外花被片长约6毫米,宽约2毫米,内花被片宽约1毫米,雄蕊6,长3~6毫米;雌花比雄花小,具3枚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头3裂。浆果球形,直径5~6毫米,熟时黑色。花期3~4月,果期8~10月。
性味与归经
味辛;微苦;性平。
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利小便。主治风湿痹前;麻木;小便淋浊;湿热带下。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克。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