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稗子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山稗子
拼音名:Shan Bai Zi
英文名:Bacca Sedge
别名:红果莎,旱稗,山小米,土稗子,山高粱,红稗,水高粱,野鸡稗,红米,野高粱。
中药山稗子为莎草科植物浆果苔草的种子。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浆果苔草,多处生秃净草本,高60~150厘米。根茎横走,粗壮,丛生,茎三棱柱形,基部具褐红色,纤维状分裂的叶鞘。叶秆生;叶片线形,革抽,长于秆,长30~50厘米 ,pa8~12毫米,先端长尖,叶鞘秃净。圆锥花序复出,长5~30厘米;侧生枝圆锥花序长5~6厘米;苞片叶状,褐色,长于花序,具苞鞘;小穗极多数,雄雌顺序,圆柱形,长1.5~6厘米;雌花鳞片长圆卵形,长约3毫米,褐红色,具狭的白色膜质边缘,先端钝,具芒尖,脉1~3。果囊倒卵形,稍长于鳞片,肿胀,浆果状,血红色,脉多数,先端争缩成短喙,喙先端具2小齿。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棕红色,包于宿存的苞囊内。花,果期3~6月。
性味与归经
味甘;微辛;性平;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
透疹止咳;补中利水。主治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15克;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 《滇南本草》:专治妇人散经败血之症。
- 《云南中草药》:果:透表止咳,补中利水;根:止血调经。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