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香蕉
拼音名:Xiang Jiao
英文名:Banana
别名:蕉子,蕉果。
中药香蕉为芭蕉科植物大蕉和香蕉的果实。果实将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大蕉,多年生丛生草本,高3~7米。具匍匐茎,假茎厚而粗重,多少被白粉。叶柄甚伸长,长在30厘米以上,多白粉,叶翼闭合;叶直立或上举,长圆形,长1.5~3米,宽40~60厘米,叶面深绿,叶背淡绿,被明显的白粉,基部近心形或耳形,近对称,先端锐尖或尖。穗状花序下垂,花序轴无毛,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以上,脱落,外面呈紫红色,内面深红色,每苞片有花二列,雄花脱落;花被片黄白色,合生花被片长4~6.5厘米,离生花被片长约为合生花被片长之半,为透明蜡质,具光泽,长圆形或近圆形,先端具小突尖,锥尖或卷曲成囊。果序由7~8段至数十段的果束组成。果长圆形,按长宽比例较短粗,果身直或微弯曲,长10~20厘米,棱角明显,果柄通常伸长,果肉细腻,紧实,未成熟前味涩,成熟时味甜或略带酸味,但缺香气或微具香气,无种子或具少数种子。花,果期全年。
香蕉,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茎。植株丛生,一般高不及2米,高型的达4~5米。假茎均浓绿而带黑斑,被白粉,尤以上部为多。叶柄短粗,通常长在30厘米以下,叶翼明显,张开,边缘褐红色或鲜红色。叶片长圆形,长(1.5~)2~2.2米,宽60~70厘米,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叶面深绿色,无白粉,叶背浅绿色,被白粉。德状花序下垂,花序轴密被褐色绒毛,苞片外面暗紫色,雄花苞片不脱落,每苞片内有花2列;花乳白色或略带浅紫色,离生花被片近圆形,全线,先端有锥状急尖,合生花被片的中间二侧生小裂片,长约为中央裂片的1/2。最大的果丛有果360个之多,重可达32kg;一般的果丛有果8~10段,有果150~200个;果长圆形,长15~25厘米,果棱明显,有4~5棱,先端渐狭,果柄短,果皮青绿色,果肉甜滑,无种子,香味特浓。花,果期全年。
药理作用
果肉中含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二羟基苯乙胺甚多,日本所产者,含5~羟色胺在10~15μg/g。据测定,乌干达所产之香蕉(Musa paradisiaca) 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为2μg/g,5~羟色胺为16.2μg/g。每日食入5~羟色胺10毫克对胃肠功能并无障碍,但如食入过多,可能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在测定尿中吲哚或儿茶酚胺时,不应吃香蕉。未成熟的香蕉肉对豚鼠的保泰松诱发性胃溃疡,有预防(同时服用)或治疗(服保泰松后15天再服香蕉肉)作用;对强制性不动所诱发的大鼠胃溃疡也有保护作用,但对强的松诱发者则无效。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于其中所含的5~羟色胺使胃酸降低,以及香蕉肉缓和刺激的原故,它无抗胆碱作用,也无中枢抑制作用。芭蕉树叶及茎干的液汁(含5~羟色胺,但不含Dopa或去甲肾上腺素)能收缩离体豚鼠回肠及大鼠十二指肠,并升高犬及大鼠的血压,这些作用可被阿托品及妥拉唑啉(PhentoLamine)所拮抗。干叶,茎之甲醇提取物有抑菌作用;成熟香蕉之果肉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抑制真菌,细菌的作用。抗真菌物质可能是Musarin(C35H60O14N2)。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寒;归肺;脾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润肺;滑肠;解毒。主治热病烦渴;肺燥咳嗽;便秘;痔疮。
使用方法
内服:生食或炖熟,1~4枚。
药材处方
《岭南采药录》治痔及便后血:香蕉二个,不去皮,炖熟,连皮食之。
各家论述
- 《日用本草》:生食破血,合金疮,解酒毒;干者解肌热烦渴。
- 《纲目》:除小儿客热。
- 《本草求原》: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滑肠;脾火盛者食之,反能止泻止痢。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