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叶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紫薇叶
拼音名:Zi Wei Ye
英文名:Commen Crapemyrtle Leaf
中药紫薇叶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叶。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
紫薇,落叶灌木小乔木,高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贡,小枝纤细,有4棱,略成翅状,叶互生或有时近对生;几无叶柄;叶往纸质,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7厘米,宽1.5~4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形,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无毛或下面沿中永有微柔毛;侧脉3~7对。花淡红色,紫色,常呈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3~15毫米;花萼长7~10毫米,萼筒外部无棱槽,先端通常6浅裂,裂片卵形;花瓣6,皱缩,长12~20毫米,有长爪;雄蕊36~42,外面6枚着生于花萼上,比其余长,花药大,绿色;雌色;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椭圆状球形,长1~1.3厘米,成熟时紫黑色。种子有翅,长约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
药理作用
德洒明碱有抗真菌作用,体外杀白色念珠菌之浓度为8μg/ml,对白喉杆菌也有作用(有效浓度为4μg/ml);如白喉患者同时有真菌感染,德洒明碱与其他抗菌素(如红霉素)合用,则抗菌作用可显着增强。叶,茎有某些抗菌作用,但未经证实。据报道,种子含某种麻醉成分。有人称树皮有兴奋,退热作用。
性味与归经
味微苦;涩;性寒。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治痈疮肿毒;乳痈;痢疾;湿疹;外伤出血。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0~15克;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
药材处方
- 《湖南药物志》治白痢: 紫薇叶水煎服。
- 《湖南药物志》治湿疹: 紫薇叶捣烂敷或煎水洗。
- 江西《中草药学》治创伤出血: 紫薇叶一两,野南瓜根一两, 六月冻一两,胎发灰一钱半,研细末,外用。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