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楠木
拼音名:Nan Mu
别名:楠材。
中药楠木为樟科植物楠木的木材及枝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
楠木,又名:楠树(任防《述异记》),雅楠,桢楠。常绿乔木,高达30米。小枝细长,幼时有茸毛或细毛,以后逐渐脱落。叶革质,阔披针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宽2~5厘米,先端突尖,基部楔形,上面光滑,下面有灰色或褐色茸毛,沿主脉及侧脉处尤为显着。聚伞花序腋生,花形小,色绿;花被盘状,裂片6,先端尖形。浆果卵圆形,黑色,长1.3厘米;果梗有细毛,顶端膨大。果期9~10月。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温。
- 《别录》:微温。
- 《本草拾遗》:枝叶,味苦,温,无毒。
- 《日华子本草》:味辛,热,微毒。
功效与作用
主治吐泻转筋。水肿。
- 《日华子本草》:煎汤洗转筋及足肿。枝叶同功。
- 《别录》:主霍乱吐下不止。
使用方法
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内服:煎汤,2~3两。
药材处方
- 治水肿自足起:槁木,桐木。煮汁渍足,并饮少许,日日为之。
- 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楠,大如掌者削之。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令灼之也。
- 治聤耳,通耳脓水出,日夜不止:楠木一分(烧灰),花胭脂一分。细研为散,纳于耳中。
摘录于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