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胆草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鲫鱼胆草
拼音名:Ji Yu Dan Cao
别名:较剪草,山过路蜈蚣,龙胆草,节节花,苦胆草,蜈蚣草,行路蜈蚣,鲫鱼草。
中药鲫鱼胆草为茜草科植物耳草的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近直立或平卧草本,高达0.3~1米。茎平滑或粗糙。叶对生,近革质,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1~2.5厘米,上面无毛,下面通常被柔毛;托叶膜质,合生成一短鞘,顶具长刺毛5~7条。花白色,几无柄,团聚于叶腋内;萼4裂,长约2毫米,通常有毛;花冠长约3毫米.裂片4,秃净;雄蕊4;雌蕊1,子房2室,花柱线状。蒴果球形,长和宽约1.5毫米,不开裂,被粗毛。花期在夏秋间。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平。甘微苦,平。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主治蛇,虫咬伤,牙疳,喉痛,便血。
- 《福建民间草药》:清热润燥,凉血解毒。
- 《生草药性备要》:行气,敷疮止痛,理蛇伤,生津液,止喉痛。
使用方法
外用:捣敷。内服:煎汤,3~5钱。
药材处方
- 治癞狗咬伤:鲫鱼胆草,老虎利,大浮萍。蜜糖捣敷之。
- 治蜈蚣咬伤:耳草一两,绿豆二两。酌加水煎服。
- 中痧呕吐:耳草一两。酌加开水炖服。
- 治大便下血:耳草一两和白米一两。捣烂,冲开水炖服。
- 《福建民间草药》治走马牙疳:耳草一两。水煎,另加米醋一盏漱口,每天漱三至五次。
- 治毒蛇咬伤:耳草一握,胡椒目一钱。加水捣烂,外敷,日换一次。
摘录于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