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竹笋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芦竹笋
拼音名:Lu Zhu Sun
英文名:Giantreed shoot
中药芦竹笋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嫩苗。春季采收,洗净,鲜用。
原形态
芦竹,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2~6米,径1~1.5厘米,常具分枝。叶鞘较节间为长,无毛或其颈部具长柔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1.5毫米,先端具短细毛;叶片扁平,长30~60厘米,宽2~5厘米,嫩时表面及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较紧密,长30~60厘米,分枝稠密,斜向上升,小穗含2~4花;颖披针形,长8~10毫米,具3~5脉;外稃亦具3~5脉,中脉延伸成长1~2毫米的短芒,背面中部以下密被略短于稃体的白柔毛,基盘长约0.5毫米,内稃长约为外稃的一半。花期10~12月。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寒。
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主治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鲜品15~60克;或捣汁,或熬膏。外用:适量,捣汁滴耳。
各家论述
- 《分类草药性》:笋汁治耳疼。
- 《岭南采药录》:嫩笋捣烂能拔腐骨。
- 《重庆草药》:清火解热,适用于多种烧热症候。治骨蒸潮热,火牙痛,头晕,火淋等。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