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糖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
白沙糖
拼音名:Bai Sha Tang
英文名:White sugar
别名:石蜜,白糖,糖霜,白霜糖。
中药白沙糖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中液汁,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
原形态
甘蔗,多年生草本。秆高约3米,粗2~5厘米,绿色或棕红色,秆在花序以下有白色丝状毛。叶鞘长于节间,无毛,仅鞘口有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2毫米;叶片扁平,两面无毛,具白色肥厚的主肪,长40~80厘米,宽约20毫米。花序大型,长达60厘米,主轴具白色丝状毛;穗轴节间长7~12毫米,边缘疏生长纤毛;无柄小穗披针形,长4.5~5毫米,基盘有长于小穗2~3倍的丝状毛;颖的上部膜质,边缘有小毛,第1颖先端稍钝,具2脊,4脉,第2颖舟形,具3脉,先端锐尖;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有1脉,先端尖,第2外稃狭窄成线形,长约3毫米,第2内稃披针形,长约2毫米。有柄小穗和无柄小穗相似;小穗柄长3~4毫米,无毛,先端稍膨大。花,果期秋季。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功效与作用
和中缓急;生津润燥。主治中虚腹痛;口干燥渴;肺燥咳嗽。
使用方法
内服:入汤和化,10~15克。外用:适量,调敷。
用药宜忌
湿重中满者慎服。小儿勿多食。
各家论述
- 《本草经疏》:石蜜,其味甘,其气寒,其用在脾,故主心腹热胀。甘寒能除热生津液,故止口干渴及咳嗽生痰也。多食亦能害脾,以其味大甘耳。
- 《唐本草》:主心腹热胀,口干渴。
- 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
- 《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摘录于
《中华本草》